时间: 2025-05-02 05:4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08
词汇“嗟悼”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嗟悼”的字面意思是叹息和哀悼。它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伤和哀痛之情,通常用于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怀念和悼念。
“嗟”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叹息;“悼”字则意为哀伤、怀念。两者结合,形成了“嗟悼”这一词汇,用以表达深切的哀痛和怀念之情。
在传统文化中,“嗟悼”常与丧葬礼仪、纪念活动相关,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用于表达对重大历史或英雄人物的哀悼。
“嗟悼”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它让人联想到哀伤的场景、沉痛的心情和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参加葬礼、纪念活动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时遇到“嗟悼”这一词汇,感受到其深沉的情感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嗟悼逝去的岁月,如风中残烛,摇曳着最后的温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哀伤场景的画作,如墓地、哀悼的人群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乐、哭泣声等。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lament”、“mourn”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情感。
“嗟悼”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深切的哀痛,也体现了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怀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嗟】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叹使心伤。 、 唐·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清·刘开《问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 清·林觉民《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组词】
嗟乎、 嗟讶、 嗟异、 嗟悼
2.
【悼】
(形声。从心,卓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 、 《国语·晋语》-隐悼播越。 、 《周书·谥法》-恐惧从处曰悼。 、 张衡《西京赋》-怵悼栗而耸兢。 、 《诗·桧风·羔裘》。注:“动也。”-中心是悼。 、 陈寿《三国志》-心栗手悼,书不成字。
【组词】
悼栗、 悼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