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2:20
词汇“失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失负”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失去负担”或“解除负担”。其中,“失”意味着失去或丢失,“负”则指负担或责任。
由于“失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摆脱了沉重的责任或心理负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语境或方言中。
由于“失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失”和“负”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现代社会中,“失负”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摆脱了社会或家庭的压力,获得了心理上的自由。
“失负”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解脱和轻松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摆脱束缚、重获自由的情景。
在个人生活中,“失负”可能与完成一项重大任务或摆脱一段不健康的关系相关联,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负”来形容自然界中万物复苏的景象,如“春风拂过,万物失负,生机勃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山顶,背景是广阔的天空,象征着失负后的自由与宁静。
由于“失负”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失负”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负】
(会意。从人,从贝。本义:恃,即依恃,凭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 、 《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 汉·贾谊《治安策》-其异姓负彊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守自负年德,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