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7:51
词汇“嗟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嗟屈”字面意思是指叹息和委屈。其中,“嗟”表示叹息,“屈”表示委屈或受屈。结合起来,“嗟屈”可以理解为因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委屈而发出的叹息。
在文学作品中,“嗟屈”可能出现在描述人物因遭遇不幸或不公而感到悲伤和无奈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可能会出现。
“嗟”和“屈”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楚辞》中,这些词汇经常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嗟屈”这个组合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叹息”和“委屈”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嗟屈”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忍辱负重”有关,强调在面对不公和委屈时保持内心的坚韧和尊严。
“嗟屈”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冤屈和无奈。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嗟屈”来表达深沉的情感:
岁月如梭,嗟屈何多,
历史的尘埃,掩不住心中的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叹息,背景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如古筝或二胡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和哀伤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表达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短语来传达,如英语中的“sigh of grievance”或“lament of injustice”。
“嗟屈”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嗟】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叹使心伤。 、 唐·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清·刘开《问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 清·林觉民《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组词】
嗟乎、 嗟讶、 嗟异、 嗟悼
2.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