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9:26
“嗟悔无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叹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它表达了一种因为错过时机或犯下错误而无法挽回的遗憾和懊悔。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重大决策失误后的心理状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表达对过去行为的后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决策失误的后果。
同义词:后悔莫及、悔不当初、悔之晚矣 反义词:亡羊补牢、未雨绸缪
这些同义词在表达后悔和遗憾的情感上相似,但“嗟悔无及”更强调的是一种无法挽回的绝望感。反义词则强调了采取行动补救的可能性。
“嗟悔无及”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漫长的历史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机会错失的深刻认识。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慎终追远”相联系,强调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谨慎。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孤独身影,或是深夜里的深深叹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因为粗心大意而失分,事后感到嗟悔无及,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嗟悔无及”融入到对逝去爱情的哀悼中:
月光下的誓言,如今嗟悔无及,
星辰不再闪烁,爱已成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海边,望着远去的船只,背景音乐是低沉的大提琴声,营造出一种深沉的遗憾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o late to regret”或“regretting is usel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嗟悔无及”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对时间流逝和机会错失的无奈和遗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谨慎行事,以免将来后悔。
汝悔身何及。
1.
【嗟】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叹使心伤。 、 唐·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清·刘开《问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 清·林觉民《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组词】
嗟乎、 嗟讶、 嗟异、 嗟悼
2.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