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1:46
词汇“[受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受目”可以理解为“接受目光”或“受到关注”。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假设的含义进行。
“受目”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受到他人的目光关注,可能是因为其特殊性、重要性或引人注目。
由于“受目”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可能是由“受”(接受)和“目”(目光)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中,受到目光的关注可能被视为一种压力或负担,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一种荣誉或认可。
“受目”可能让人联想到被众人关注时的紧张感或兴奋感,也可能让人想到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过在某次演讲或表演中“受目”的经历,这种经历可能带来成就感或紧张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受目”来描述一个场景或情感:
在那静谧的夜晚,星辰受目,
月光洒落,如梦如幻。
“受目”可能让人联想到聚光灯下的舞台,或是人群中的焦点,带来一种集中和突出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受目”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being in the spotlight”(英语)或“être sous les feux de la rampe”(法语)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受目”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但也需要注意其使用的恰当性和准确性。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