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7:53
受热 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物质吸收热量,通常导致温度升高。在物理学中,受热是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这种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来实现。
“受热”一词源于汉语,由“受”和“热”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受”意味着接受或承受,而“热”则指高温或热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得到了精确的定义和应用。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受热”可能与烹饪、气候变化和能源利用等话题相关。例如,在热带地区,人们可能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散热而不是受热。
“受热”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舒适或烹饪的香气,但也可能让人想到炎热、干旱或火灾等负面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微波炉或烤箱来加热食物,这就是“受热”的一个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受热”比喻为情感的升温:
当你的目光触碰我,我的心开始受热, 温度上升,情感沸腾,爱意无法抑制。
在英语中,“受热”可以翻译为“absorb heat”或“heat up”。不同文化中,对于热量的吸收和利用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
“受热”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词汇,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着精确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热能的传递和温度变化,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和表达这一概念。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