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16:24
受田:在古代**,"受田"是指农民从国家或地主那里获得土地使用权的过程。这种制度通常与封建社会的土地分配和管理相关,农民通过受田获得土地耕种权,但不一定拥有土地所有权。
"受田"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受"意为接受,"田"指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土地分配制度,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古代**,受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管理的核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但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流动性。
"受田"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土地的依赖,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的重要性。
在历史学*中,我了解到受田制度对古代农民生活的影响,这让我对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流转,受田的农民,在黄土上播种希望,收获的不仅是粮食,还有生活的坚韧。”
想象一幅画面:广阔的田野上,农民在辛勤耕作,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筝曲,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古代农民与土地的深厚联系。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土地分配制度也有所不同。例如,欧洲的封建制度中也有类似的土地授予方式,但具体的实施和影响可能有所差异。
"受田"这个词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这个词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度。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