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18
词汇“受祉”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受”和“祉”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受祉”字面意思是接受福祉或恩惠。其中,“受”表示接受,“祉”指福祉、幸福。因此,“受祉”整体上指的是接受上天或他人的恩惠和福祉。
“受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祉”字最早见于《诗经》,意为福祉。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祉”逐渐固定为一个表达接受福祉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受祉”常与信仰、道德行为联系在一起,认为行善积德可以带来福祉。
“受祉”给人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幸福、和谐和满足。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庆祝重要节日或家庭聚会时使用这个词汇,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受祉,花开满园,人间如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孩子们在花园中嬉戏,老人在树下乘凉,整体给人一种宁静和幸福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语中的“receive blessings”或“enjoy prosperi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受祉”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接受福祉的概念,还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祉】
(形声。从示,止声。本义: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祉,福也。 、 《左传·哀公九年》-祉,禄也。 、 《易·否》-畴离祉。 、 《诗·小雅·六月》-既多受祉。 、 《国语·周语》-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 、 《汉书·王莽传》-维祉冠存已。 、 《后汉书·宋宏传》。注:“谓福庆也。”-用锡尔祉。
【组词】
祉祚、 祉祥、 祉祐、 祉禄、 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