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31
“受礼”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接受礼物或礼遇。在汉语中,它通常指的是在特定场合或情境下接受他人的赠予,这种赠予可以是物质的,如礼物,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尊敬、荣誉等。
在不同的语境中,“受礼”的使用有所不同:
“受礼”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构成部分“受”和“礼”分别有着接受和礼仪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接受礼物或礼遇——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受礼”常常与礼仪、尊重和人际关系紧密相关。接受礼物时,适当的礼仪和表达感激之情是非常重要的,这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礼节和人际和谐的价值观。
“受礼”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温馨、感激和尊重。它可能唤起人们在接受亲人、朋友或同事礼物时的美好回忆,也可能让人思考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礼物的意义和作用。
在个人生活中,“受礼”可能与生日、节日或特殊纪念日相关联,这些时刻通常伴随着接受礼物和表达感谢的仪式。
在诗歌中,“受礼”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场景,如: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我受礼于自然的馈赠, 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孩子们兴奋地打开礼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温馨的旋律,如《生日快乐歌》,来增强“受礼”的情感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受礼”的含义和礼仪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接受礼物时通常会立即打开并表达感谢,而在某些亚洲文化中,可能会在送礼者离开后才打开礼物。
通过对“受礼”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涉及语言的层面,还触及到情感、礼仪和人际交往的深层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受礼”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