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6:20
“三大殿”通常指的是一组重要的宫殿建筑,特别是在**古代皇家建筑群中,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些宫殿不仅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举行重要仪式和朝会的场所。
“三大殿”一词源于*古代皇家建筑的命名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成为特定建筑群的代称。
在**文化中,“三大殿”象征着皇权和国家的统一,是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标志。
提到“三大殿”,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宏伟、庄严和历史的厚重感,这种情感反应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尤为明显。
在参观故宫时,我被三大殿的宏伟气势深深震撼,这种体验让我对**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将“三大殿”作为背景,描绘历史的沧桑和皇家的辉煌:
在紫禁城的深处,
三大殿巍峨耸立,
见证了朝代的更迭,
承载着千年的记忆。
想象一下站在太和殿前,眼前是宏伟的建筑,耳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皇家建筑群也有类似的命名*惯,如印度的泰姬陵,虽然不是“三大殿”,但其宏伟和历史意义与**的三大殿有相似之处。
“三大殿”不仅是一个建筑术语,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通过对这个词的学和理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独特价值。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