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40:55
妆裹: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对个人外表的装饰和打扮,包括化妆和穿着衣物。在字面上,“妆”指的是化妆,即使用化妆品来美化面部;“裹”则指的是包裹或穿戴,即穿上衣物或装饰品。
“妆裹”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女性外表装饰的描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男性和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层面。
在**文化中,“妆裹”常常与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审美标准相关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妆裹”的期望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妆裹”这个词常常让人联想到美丽、精致和仪式感。它也可能引发对女性外表压力的讨论,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特殊场合如婚礼或晚宴上看到人们精心妆裹,这种场合下的妆裹往往带有一定的社交和文化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中,她轻抚妆裹,如花般绽放,迎接每一个温柔的晨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士在镜子前化妆和选择衣物的场景,这种视觉联想充满了细节和色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化妆品打开的声音或是衣物的摩擦声。
在不同文化中,“妆裹”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人风格和自然美,而东方文化中可能更注重和谐和精致。
“妆裹”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外在的装饰,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对美的期待和标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和理解相关情境和文化背景。
1.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
【裹】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裹,缠也。 、 《穆天子传》-朱三百,裹。 、 《管子·君臣》。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富之以国裹。 、 《吕氏春秋·本生》。注:“犹囊也。”-无不裹也。 、 宋玉《高唐赋》-绿叶紫裹。 、 郭璞《江赋》-濯颖散裹。 、 《资治通鉴》-乃取蒙冲头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醊而哭之。
【组词】
裹束、 裹足、 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