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34:03
妆梳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妆”和“梳”。其中,“妆”通常指化妆或装饰,而“梳”则指梳理头发。因此,“妆梳”字面意思是指化妆和梳理头发的行为,常用来描述女性准备打扮的过程。
“妆”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装饰;“梳”字则源于古代的梳子,用于梳理头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妆梳”逐渐成为描述女性打扮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妆梳不仅是个人形象的塑造,也象征着礼仪和身份。例如,古代的“梳妆台”就是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妆梳”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优雅、精致和女性魅力。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美学的回忆,以及对女性在社会中角色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看到女性朋友们在重要场合前精心妆梳,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妆梳”:
晨光中,她轻启妆匣, 梳下青丝,妆点红颜。 镜中花,水中月, 一抹胭脂,一世风华。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女子坐在窗前,阳光洒在她身上,她轻轻地梳着头发,涂抹着胭脂。这样的场景往往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rooming”或“makeup”,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个人护理和化妆,而不像“妆梳”那样包含了对传统美学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对“妆梳”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仅是描述一个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个人表达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
【梳】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梳,理发也。 、 《广雅》-梳,栉也。 、 《释名》-梳,言其齿疏也。 、 《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
【组词】
木梳;梳枇、 梳掠、 梳行、 梳背、 梳掌
用梳整理头发。
【引证】
杨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 、 《明史·洪钟传》-贼如梳,军如篦。 、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清·袁枚《祭妹文》-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组词】
梳云、 梳裹、 梳沐、 梳雪、 梳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