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1:04
庆历新政是指**北宋时期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至1048年)由范仲淹等人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僚体系、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国防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庆历新政”可能被用来象征改革精神和历史转折点。在口语和专业领域,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讨论中,用以指代北宋时期的特定改革**。
同义词:变法、革新、改革 反义词:守旧、保守、不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变法”更侧重于法律和制度的变革,“革新”则强调创新和更新。反义词则代表了与改革相对立的态度和做法。
“庆历新政”一词源自历史,庆历是北宋仁宗的年号,新政指的是这一时期推行的改革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历史学界和相关学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指代特定历史的专有名词。
庆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对改革的迫切需求。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在短期内未能完全成功,但对后世的政治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到“庆历新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改革的艰辛。这个词汇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改革精神的敬佩。
在学*和研究**历史时,我曾深入探讨过庆历新政的内容和影响,这让我对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我可以将庆历新政的元素融入故事情节,通过虚构人物的视角展现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
想象一幅描绘北宋都城开封的画卷,其中可以看到官员们忙碌的身影,以及市井百姓的生活场景,这些画面可以与庆历新政的推行相呼应。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改革**可能被称为“革新”、“变法”或“改革”,但其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庆历新政”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历史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个词汇不仅是历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也是理解*古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历史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知识储备和提升文化素养。
1.
【庆】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个“文”字,中间有个心,表示心情诚恳;右边是一张鹿皮。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心意;下边是“攵”(suī脚),表示“往”。意思跟甲骨文相同。本义:祝贺;庆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谓心所喜而行也。”-庆,行贺人也。…吉礼以鹿皮为挚,故从鹿省。 、 《广雅·释言》-庆,贺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庆子家驹。 、 《国语·鲁语》-故庆其喜。 、 《诗·小雅·裳者华》-是以有庆矣。 、 《三国志·吴主传》-蜀遣卫尉陈震庆权践位。 、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
【组词】
庆忭、 庆寿、 庆问、 庆官酒、 庆成宴、 庆松
2.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3.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4.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