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0:03
“伤暮”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它由两个字组成:“伤”和“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傍晚时分感到悲伤或忧郁”。这里的“伤”通常指情感上的痛苦或悲伤,而“暮”则指傍晚或日落时分,常用来象征一天的结束或生命的晚年。
由于“伤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使用方式。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黄昏时分的忧郁氛围,或者用来比喻人生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情感表达中。
由于“伤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伤”和“暮”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表达特定的情感状态。
在中国文化中,黄昏常常被赋予一种哀愁或忧郁的情感色彩,这与“伤暮”的含义相契合。黄昏也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这与“伤暮”的比喻意义相符。
“伤暮”这个词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孤独和回忆。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生命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伤暮”这个词,但在阅读某些文学作品或观看某些电影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感表达,从而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伤暮”:
夕阳下的湖面,波光粼粼,
伤暮的情怀,在心头轻轻荡漾。
“伤暮”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夕阳下的画面,或者是某些悲伤的音乐旋律,如钢琴曲《黄昏》。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伤暮”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短语来实现,如英文中的“twilight sadness”或“evening melancholy”。
“伤暮”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在描述特定情感或场景时更加细腻和深刻。
1.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2.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