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9:46
词汇“学取”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学取”字面意思是通过学获取知识或技能。它强调的是通过学这一过程来获得某种成果。
由于“学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心理学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学*的过程和结果。
由于“学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记录。它可能是由“学”和“取”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强调通过学*来获取。
在*的教育文化中,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学取”这个词汇可能在强调学*成果的语境中被使用。
“学取”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关联到知识的获取和个人成长。
在个人的学*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学取”新知识或技能的情况,比如参加专业培训或自学一门新课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学取”来表达对知识的追求:
在书海中航行,
学取智慧的光芒,
照亮前行的道路。
由于“学取”关联到学,可以联想到图书馆、教室等学场所的图像,以及读书声、讲座等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学取”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通过学*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取”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强调了学的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学的本质有一定的帮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更好地表达学相关的概念。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