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6:59
词汇“学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学”指的是学习、学问,“囿”通常指围起来的地方,如园囿,引申为局限、限制。因此,“学囿”可以理解为学问的局限或学习的范围。
“学囿”字面意思是指学问的局限或学习的范围。它强调了知识或学习的局限性,可能指的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限制,或者是知识本身的局限。
由于“学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学问局限,或者是对知识探索的限制。
“学囿”这个词可能是由“学”和“囿”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学问的局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
在强调终身学习和知识无界限的现代社会,使用“学囿”这个词可能会被视为对知识探索的一种限制性看法。
“学囿”这个词可能会给人一种封闭和局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知识的边界和探索的限制。
由于“学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学囿”来表达对知识局限的感慨:
学问如海深无底,
学囿之中见天际。
探索不息心不老,
知识之门永开启。
由于“学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直接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想象一个被围墙包围的图书馆,象征着学问的局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学囿”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knowledge boundary”或“intellectual limitation”。
“学囿”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醒我们知识是有边界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突破局限的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学习的意义。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囿】
(形声。从囗(wéi),有声。“囗”表示范围和区域。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囿,苑有垣也。 、 《字林》-有垣曰苑,无垣曰囿。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从从木有介。 、 《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 、 《周礼·囿人》疏-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 、 洪迈《夷坚丁志》-启县囿卖酒,游人沓至。
【组词】
囿苑、 囿人、 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