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2:36
奉使:字面意思是接受命令或委托去执行某项任务,通常指被派遣到外地或外国执行官方使命。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指派遣的使节或特使。
“奉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奉”意为接受、遵从,“使”意为派遣、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在官方派遣的语境中。
在**古代,奉使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活动,体现了中央政权对周边国家的控制和影响力。这种派遣使节的行为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如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取经等。
“奉使”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历史上的外交使节,他们的使命往往关系到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因此这个词也带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现代生活中,“奉使”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国际关系时,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词汇。例如,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可以帮助准确描述古代的外交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奉使千里外,心系故园情。”
想象一位古代使节骑着马,穿越沙漠和山川,这种场景可以联想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画面,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如古筝或琵琶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nvoy”或“ambassador”,它们也指被派遣的官方代表,但在使用上可能更加广泛和灵活。
“奉使”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外交活动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