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4:02
词汇“学圃”是一个相对较为文雅和古典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在特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对“学圃”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学圃”字面意思是指学的地方,特别是指那些专门用于学和教育的场所。在古代,学圃可能指的是私塾、书院或者是官方的教育机构。
“学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学”指学*,“圃”原指种植植物的地方,后引申为聚集、培养之意。在古代,学圃多指教育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学术讨论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学圃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它不仅是学的地方,也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社会背景中,学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学圃”一词给人以庄重、古朴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学子勤奋学*的场景,以及那种沉浸在书香中的宁静与专注。
在现代生活中,“学圃”一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活动或教育交流中,它仍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学圃春风里,书声伴鸟鸣。”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学圃中,几株古树下,学子们或坐或立,专心致志地读书,耳边是悠扬的书声和鸟鸣。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学圃”这一概念的词汇,但类似的教育场所和学*环境在各个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学圃”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圃】
(形声。从囗,甫声。囗(wéi),围的古体字。从囗的字往往表示某一个范围或区域。本义: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周围常无垣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圃,种菜曰圃。 、 《周礼·太宰》。注:“树果蓏曰圃。”-二曰园圃毓草木。 、 《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 、 《国语·周语》-薮有圃草。 、 《周礼·职方》-其泽薮曰圃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宋·欧阳修《归田录》-尝射于家圃(场地)。
【组词】
花圃、 园圃、 苗圃;圃畦、 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