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1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19:39
“含垢弃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容忍污点,放弃瑕疵。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宽容大度,不计较别人的小错误或缺点。
在文学作品中,“含垢弃瑕”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宽宏大量,如在《红楼梦》中,贾母对家族成员的包容态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劝解朋友不要过于计较小事。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和建立和谐关系。
“含垢弃瑕”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含垢忍辱,弃瑕录用。”原意是指容忍污点和屈辱,放弃缺点而录用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泛指宽容和包容。
在**传统文化中,宽容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含垢弃瑕”在社会交往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宽容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含垢弃瑕的情况,比如在团队项目中,有同事犯了小错误,但通过宽容和理解,最终我们共同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含垢弃瑕心自宽,人间何处不春风。”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微笑着原谅了另一个人的错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歌曲的旋律,传达出宽容和理解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 a blind eye”或“let bygones be bygone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宽容和原谅的意思。
“含垢弃瑕”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宽容美德,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这一美德。
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4.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