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19:38
含垢忍污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忍受污秽和耻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忍受极大的屈辱和不公正待遇,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和宽容心。
在文学作品中,含垢忍污 常用来描绘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质的人物形象,如历史小说中的忠臣、烈士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不公或困难时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或群体在压力下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含垢忍污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在逆境中保持道德和人格的完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个人品德的描述,也用于描述组织或国家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含垢忍污** 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的背景下。这种忍耐和宽容的态度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人修养的重要因素。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同情。敬佩那些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尊严和原则的人,同情他们在忍受不公和屈辱时的痛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老师在面对学生的不理解和误解时,依然含垢忍污,耐心教导,最终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含垢忍污,心如止水, 逆流而上,不问归途。 忍辱负重,终见光明, 坚守信念,不负韶华。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地站立,尽管身上沾满了泥泞,但眼神坚定,面带微笑。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in and bear it”(苦笑忍受),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在困难面前保持忍耐和积极态度的意思。
含垢忍污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在逆境中保持尊严和原则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在困难中依然坚持原则的人和事。
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
4.
【污】
(形声。从水,于声。本义:停积不流的水)。
浊水池。一说小水坑。
【引证】
《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