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9:39
圣诞节(Christmas)是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日期为每年的12月25日。尽管起源于,但圣诞节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文化节日,不仅在教国家庆祝,也在非**教国家中广泛流行。
“圣诞节”一词源自拉丁语“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意为“不可征服太阳的诞生日”。随着教的传播,这个节日逐渐与耶稣的诞生联系起来,并在公元4世纪被定为12月25日。
圣诞节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聚和交换礼物的时刻。圣诞树、圣诞老人、礼物交换等传统俗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
圣诞节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氛围、闪烁的灯光、欢快的音乐和充满爱的礼物交换。它带给人们希望、喜悦和团聚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圣诞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会装饰圣诞树,准备特别的晚餐,并与家人一起观看圣诞电影。
在诗歌中,圣诞节可以被描绘为:
银白的雪花轻轻飘落,
圣诞的钟声在夜空中回响。
家的温暖,爱的光芒,
在这个季节,我们共同歌唱。
圣诞节的视觉联想包括红色的圣诞帽、绿色的圣诞树、闪烁的彩灯和雪景。听觉联想则包括圣诞颂歌、教堂的钟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圣诞节的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俄罗斯,圣诞节是在1月7日庆祝,因为东正教使用儒略历。在**,圣诞节虽然不是传统节日,但年轻人也会庆祝,尤其是在大城市。
圣诞节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不仅承载着*意义,也体现了人类对爱、和平和团聚的共同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圣诞节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诞】
(形声。从言,延声。本义:说大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诞,词诞也。 、 《书·酒诰》-诞惟民怨。 、 《书·大诰》-肆朕诞以尔东征。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诞,大言也。”-言神事如迂诞。 、 《汉书·艺文志》-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
【组词】
诞诈、 诞辞、 诞言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