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2:13
“圣诏”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神圣的命令或指示,通常指的是由领袖或神明直接下达的命令。在古代,这个词也可能指的圣旨,即**的命令或法令,因其权威性和神圣性而被尊称为“圣诏”。
在文学作品中,“圣诏”常用于描述具有重大历史或意义的命令,如《圣经》中的上帝之言。在口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除非在特定的或历史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学,“圣诏”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文献或文本。
“圣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圣”字表示神圣、崇高,“诏”字则指命令或指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和皇权语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描述具有权威性和神圣性的命令时。
在古代,的命令被称为“圣诏”,体现了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在文化中,如教或伊斯兰教,神的命令或启示也常被称为“圣诏”,强调其超越性和权威性。
“圣诏”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庄严和敬畏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权威、神圣和不可违背的命令。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语句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在历史学*中,我曾研究过古代的圣诏,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皇权观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圣诏”:
在古老的石碑上, 刻着神的圣诏, 每一字,每一句, 都是时间的见证。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坐在宝座上,手持圣诏,周围是跪拜的臣民。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古典音乐的庄严旋律来增强其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ivine decree”或“holy writ”,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与“圣诏”相似,都强调了命令的神圣性和权威性。
“圣诏”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权威和神圣,也反映了人类对超越性力量的敬畏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圣诏”可以增强文本的正式性和深度。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诏】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引证】
《说文新附》-诏,告也。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 、 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上诏书者。 、 《穆天子传》-以诏后世。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组词】
诏众、 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