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0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08:32
词汇“心腑”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心腑”字面意思是指心脏和肺腑,这两个器官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与情感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出现。
由于“心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的内心深处或情感状态。
同义词:心扉、内心、心坎 反义词:表面、外在
“心腑”一词的词源可能来自于中医理论,其中“心”代表情感和思维,“腑”则指内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可能因为它过于文言或专业。
在中医文化中,“心腑”可能被用来描述人的情感和生理状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较少,可能因为它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心腑”这个词给人一种深沉、内敛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内心的情感波动或深层次的思考。
由于“心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心腑”来表达深层次的情感:
月光洒落,心腑如镜,
思绪随风,飘向远方。
由于“心腑”涉及到内心深处的情感,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灯光、安静的夜晚或轻柔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思考。
“心腑”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内心情感和生理状态的描述。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中医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腑】
(形声。从肉,府声。本义:腑脏)。
中医以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的总称 。亦泛指内脏器官。
【引证】
《白虎通·性情》-六府。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为五藏宫府也。俗字作腑。
【组词】
腑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