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5:48
词汇“[刿鉥心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刿”、“鉥”、“心”、“腑”。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该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刿鉥心腑”字面意思是指用刀刺入心脏和腑脏,比喻言语或行为极其刻*或伤害极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言语或行为对人的伤害非常严重,触及内心深处。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话语或行为对他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较为文雅且含义较深。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深层次的心理创伤。
“刿”字古义为割、刺,“鉥”字古义为长针,“心腑”即心脏和腑脏。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对极端伤害的描述,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言语或行为的深刻伤害。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语的温和与行为的谨慎,因此“刿鉥心腑”这样的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言语伤害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感觉,联想到深层次的心理创伤和难以愈合的伤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使用可能对他人造成“刿鉥心腑”的言语,尤其是在冲突和争论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言语如刀,刿鉥心腑,情深似海,难掩伤痕。”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把锋利的刀刺入心脏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尖锐的争吵声或刺耳的话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 to the heart”或“strike a chord”,但都不如“刿鉥心腑”那样形象和深刻。
“刿鉥心腑”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形象地描述了言语或行为的深刻伤害,也提醒我们在交流中应保持温和与谨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夫刿鉥心腑,指摘造化,如探大海出珊瑚。
1.
【刿】
(形声。从刀,岁声。本义:刺伤,划伤)。
割开,切口。
【引证】
《老子》-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2.
【鉥】
长针。
【引证】
《说文》-鉥,綦针也。从金,术声。 、 《管子·轻重乙》-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
刺。
【引证】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腑】
(形声。从肉,府声。本义:腑脏)。
中医以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的总称 。亦泛指内脏器官。
【引证】
《白虎通·性情》-六府。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为五藏宫府也。俗字作腑。
【组词】
腑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