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06
“沁人心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某种感觉或情感深深地渗透到人的内心深处,给人以极大的舒适和愉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美好的事物或情感给人带来的深刻影响,使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满足。
在文学作品中,“沁人心腑”常用来形容诗歌、音乐、自然景色等给人带来的深刻美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给人带来深刻愉悦感的事物,如美食、温暖的拥抱等。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美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种体验对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的深远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沁人心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感和感觉深入人心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深刻美好感受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沁人心腑”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用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受和赞赏。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舒适。它让我联想到宁静的自然景色、优美的音乐和深情的诗歌,这些都是能够给人带来深刻愉悦感的事物。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山中徒步时,遇到了一片美丽的野花,那种自然的美景让我感到沁人心腑,至今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微风轻拂,花香沁人心腑,唤醒沉睡的心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宁静的湖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样的景色会让人感到沁人心腑。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如德彪西的《月光》,这样的音乐也能给人带来深刻的愉悦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uch one's heart”或“warm one's heart”,虽然这些表达没有“沁人心腑”那么强烈的文化色彩,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情感深度。
“沁人心腑”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还强调了这种感受的深刻和持久。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高我的表达能力。
举世传诵,沁人心腑。
上面真的只有少数花朵开放,散发出一股~的清香。
1.
【沁】
(形声。从水,心声。本义:沁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沁水,出上党谷远羊头山,东南入河。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腑】
(形声。从肉,府声。本义:腑脏)。
中医以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的总称 。亦泛指内脏器官。
【引证】
《白虎通·性情》-六府。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为五藏宫府也。俗字作腑。
【组词】
腑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