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22:4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2:47:35
词汇“嫌怕”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嫌”通常表示不喜欢或厌恶,而“怕”表示害怕或恐惧。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推测“嫌怕”可能指的是因为不喜欢或厌恶而感到害怕的情绪。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假设进行。
“嫌怕”可以解释为一种因为对某事物或某人感到厌恶或不喜欢而产生的害怕或恐惧感。
由于“嫌怕”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描述一个人对某种特定情境的复杂反应。
由于“嫌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由“嫌”和“怕”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嫌怕”可能被用来描述对某些社会现象或人物的复杂情感反应,例如对某些社会**的厌恶和恐惧。
“嫌怕”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深层的、难以言说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内心的厌恶和不喜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嫌怕”这个词,但可能会经历类似的情感状态,例如对某种食物或情境的复杂反应。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嫌怕”来描述一个角色对某种情境的独特反应,增加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个人面对令其厌恶又害怕的事物时的表情和身体反应,增强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嫌怕”的词汇,但可能存在描述类似情感状态的表达方式。
“嫌怕”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复杂情感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1.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
2.
【怕】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引证】
《广韵》-怕,怕惧。 、 韩愈《双鸟诗》-鬼神怕嘲咏。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
【组词】
惧怕、 害怕、 怕怯
如其,倘。
【引证】
《古今杂剧·关汉卿·拜月亭》-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