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3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39:10
“桓伊三弄”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南朝宋时期的历史故事。桓伊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和将领,他擅长演奏笛子。据《晋书·桓伊传》记载,桓伊在一次宴会上为晋武帝演奏了三首曲子,因此得名“桓伊三弄”。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音乐或艺术的高超技艺,尤其是在多次表演中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在文学作品中,“桓伊三弄”常被用来比喻某人在某一领域内的精湛技艺或多次展示的卓越才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音乐、艺术评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来赞扬某人的技艺。
同义词:
反义词:
“桓伊三弄”直接来源于历史人物桓伊的故事,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和艺术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因此像“桓伊三弄”这样的成语在赞扬艺术家的技艺时非常贴切。它反映了社会对艺术和技艺的尊重和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高雅、精湛的印象,使用时往往带有赞美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音乐家的风范和艺术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观看艺术表演或阅读关于艺术家的文章时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表演者或作者技艺的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琴声如水,流转间似桓伊三弄,古韵今风,共谱一曲天籁。”
想象一位古代音乐家在月光下吹奏笛子,笛声悠扬,仿佛能穿越时空,这就是“桓伊三弄”带给我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概念可以用“masterpiece”(杰作)或“virtuoso”(艺术大师)等词汇来表达。
“桓伊三弄”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技艺的高超,还承载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文化深度。
1.
【桓】
(形声。从木,亘(xuān)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引证】
《说文》-桓,亭邮表也。 、 《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三家视桓楹。 、 《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公执桓圭。
【组词】
桓楹、 桓表
2.
【伊】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引证】
《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