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1:52
词汇“桓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来理解和分析它。
“桓友”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与桓相关的朋友”。在这里,“桓”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人名或者地名,而“友”则是朋友的意思。如果“桓”指的是历史人物桓温(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么“桓友”可能指的是与桓温有密切关系的朋友或者同僚。
由于“桓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者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提到与桓温有关的人物,这时“桓友”可能会有特定的历史含义。
同义词:同僚、伙伴、战友 反义词:敌对、对手、敌人
“桓友”这个词可能源自对历史人物桓温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逐渐不再使用,但在历史文献中仍可能出现。
在**历史上,桓温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对东晋时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与桓温相关的词汇,如“桓友”,可能在历史研究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提到“桓友”可能会联想到桓温的生平和他的政治斗争,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复杂情感。
由于“桓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桓友”来指代与桓温关系密切的人物,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
由于“桓友”与历史人物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服饰、兵器和战场,以及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电视剧。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桓友”的词汇,但如果涉及到历史人物的朋友或同僚,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桓友”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与历史的紧密联系。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的历史文化,并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常见的词汇也是丰富语言知识的一部分。
1.
【桓】
(形声。从木,亘(xuān)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引证】
《说文》-桓,亭邮表也。 、 《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三家视桓楹。 、 《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公执桓圭。
【组词】
桓楹、 桓表
2.
【友】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友,同志为友。 、 《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君子以朋友讲习。 、 《周礼·大司徒》-联朋友。 、 《论语》-与朋友交。 、 《世说新语·方正》-太丘与友。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偕数友出。 、 清·周容《芋老人传》-是芋视乃友。 、 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组词】
挚友、 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