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3:43
“献仪”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向某人或某事献上礼物或敬意,通常用于表达尊敬或感谢。在汉语中,它强调的是一种正式的、礼仪性的行为。
“献仪”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献”字意为奉献,而“仪”字则指仪式或礼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献仪”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尤其是在官方或正式场合。它体现了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
“献仪”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仪式感强、气氛肃穆的场合。
在参加婚礼或重要的庆典活动时,人们可能会准备一些特别的礼物或表达方式,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现代的“献仪”。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我以诗篇献仪,致敬这无垠的天地。”
想象一个庄严的仪式,人们手持鲜花,缓缓走向纪念碑,背景音乐是庄重的进行曲,这种场景与“献仪”紧密相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y tribute”或“present a gift”,但这些表达不如“献仪”那样强调仪式感和尊敬。
“献仪”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虽然不如古代频繁,但它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特别是在描述正式的、礼仪性的行为时。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各种文化和社会活动。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