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8:07
死牢:这个词通常指的是监狱中最为严酷、条件最恶劣的部分,用于关押最危险的犯人或者等待执行死刑的犯人。字面意思是指那些几乎不可能逃脱的牢房,象征着绝望和无助。
在文学作品中,“死牢”常被用来描绘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如在描述历史上的监狱或战争时期的集中营。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极端困难或无法逃脱的境地。在法律或犯罪学专业领域,它可能特指那些关押死刑犯的牢房。
同义词:地牢、黑牢、重刑犯牢房 反义词:自由、开放、光明
同义词在描述严酷的监禁环境时相似,但“死牢”更强调绝望和无法逃脱的特性。反义词则代表了与“死牢”完全相反的概念,如自由和光明。
“死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那些用于关押死刑犯或重刑犯的特殊牢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端严酷监禁环境的专用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死牢”象征着法律的极端和不人道的一面。它反映了社会对于犯罪和惩罚的看法,以及对于人权和正义的关注。
提到“死牢”,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黑暗、绝望、无助和恐惧。这个词激发的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反映了人类对于极端困境的深刻恐惧。
在个人经历中,“死牢”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极度困难的情况,如职业生涯的低谷或个人生活的危机。
在诗歌中,“死牢”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黑暗和挣扎:
在心灵的死牢中,我寻找着一线光明, 每一道裂缝,都是希望的痕迹。
视觉上,“死牢”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潮湿的牢房,铁栅栏和沉重的锁链。听觉上,可能是沉闷的回声和偶尔的铁链摩擦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有着不同的表达,如英语中的“death row”或“dungeon”,它们都描述了类似的极端监禁环境。
“死牢”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描述极端监禁环境的词汇,也是探讨人权、正义和自由的重要工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牢】
(象形指事。据甲骨文,里面是个“牛”字,外面象养牛的圈。泛指一般养性畜的栏圈(juàn)。本义: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牛羊豕之闲曰牢。-牢,闲养牛马圈也。 、 《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 、 《战国策·楚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周礼·充人》-祀五帝则系于牢。 、 《列子·仲尼》-长幼群聚,而为牢藉。 、 《庄子·达生》-元端以临牢筴。
【组词】
牢栈、 牢筴、 牢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