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2:19
无理取闹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道理地吵闹或找麻烦。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因为不合理的理由或无端的情绪而做出扰乱秩序或引起冲突的行为。
无理取闹 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其构成简单明了,由“无理”和“取闹”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和口语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理”的重要性,因此无理取闹往往被视为不文明或不成熟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可能会受到他人的批评或排斥。
无理取闹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烦躁、无奈或愤怒。它让人联想到不理智、不成熟或难以沟通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小事无理取闹,这时候保持冷静和理性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理取闹作为一种隐喻,用来描述自然界中某些看似无序的现象,如风暴或海浪的汹涌。
无理取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嘈杂的争吵声或混乱的场景,如市场中的争执或家庭中的冲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making a scene" 或 "causing a rucku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无理行为。
无理取闹是一个描述人际交往中不良行为的词汇,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冲突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的沟通更加准确和有效。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对那些~的人,我们决不应该迁就。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闹】
(会意。从市,从門(斗)。市场上的争吵、喧闹。本义:嘈杂,喧扰)。
同本义。
【引证】
韩愈《食虾蟆》-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召闹取怒。 、
【组词】
闹里、 人声吵闹;喧闹、 闹耳朵、 闹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