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5:20
词汇“志铭”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用以纪念逝者的一生和表达对其的敬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志铭”进行深入分析:
“志铭”的字面意思是记录和铭刻的文字。在实际应用中,它特指刻在墓碑或其他纪念物上的文字,用以纪念逝者,概括其生平事迹,表达对其的怀念和敬意。
“志铭”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志”意为记录、记载,“铭”意为铭刻、铭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主要用于指代墓碑上的文字,成为纪念逝者的一种传统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志铭”是表达对逝者尊重和怀念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是对个人生平的总结,也是家族和社会对个体贡献的认可。
提到“志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死亡、回忆和敬意。它唤起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家族中有长辈去世,参与撰写或选择志铭是一个重要的仪式,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最后致敬,也是对生者情感的一种宣泄。
在诗歌中,可以将“志铭”作为一种隐喻,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刻记忆和评价,如:“你的名字,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志铭。”
视觉上,“志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历经风雨的文字。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风吹过墓地时,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增添一种肃穆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pitaph”,它也是指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用以纪念逝者。
“志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纪念,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死亡和记忆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志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铭】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祭统》-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 《礼记·檀弓》-铭,明旌也。 、 《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铭书于王之大常。 、 《字林》-名,题勒也。 、 《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其铭有之。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铭功会稽岭。
【组词】
铭功、 铭戒、 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