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3:51
忘乎所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忘记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形容人因为过于兴奋、得意或沉迷于某事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和自我控制。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行为失态或不理智。
“忘乎所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情绪控制和自我认知的传统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情绪失控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保持情绪和行为的平衡。因此,“忘乎所以”这样的成语反映了对于过度情绪化行为的批评态度。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失去控制和过度放纵的行为,这在社会交往中通常是不被接受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在获得重要成就后忘乎所以,导致他们在后续的社交场合中显得过于自大,这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忘乎所以时,方知梦醒何处。”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极度兴奋时的夸张动作,如跳跃或挥手。听觉上,可能是欢呼声或笑声,但随后可能是旁人的窃窃私语或批评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t carried away”,虽然意思相近,但文化内涵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
“忘乎所以”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理解和描述人们在情绪高涨时的行为反应。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并在我的交流中避免过度情绪化的行为。
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目中无人了。
1.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2. 【乎】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同本义。
3.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4.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