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1:25
词汇“屈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文言文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屈沉”字面意思是指屈服、沉没或下沉。在文言文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被迫屈服于某种压力或困境,或者形容事物逐渐消失、沉没。
在文学作品中,“屈沉”可能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如在困境中感到无助和屈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这个词汇来分析特定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由于“屈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屈”和“沉”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屈服和下沉的意思。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屈沉”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未能坚持自己立场或理想的人或事物,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
这个词汇可能带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在困境中挣扎却无法摆脱的无力感。
由于“屈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屈沉”来描绘一种深沉的情感或历史的沧桑:
岁月如梭,英雄屈沉,
历史的尘埃掩盖了往昔的辉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城池在战火中沉没的画面,带来一种沉重和悲壮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音乐,如大提琴的哀鸣,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
由于“屈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英语中,可能用“sink into submission”或“succumb”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屈沉”这个词汇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在文学和历史描述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在日常语言中并不常见。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语言知识,但在实际表达中可能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