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7:14
屈从:指在压力、威胁或劝说下放弃自己的意愿或原则,顺从他人的要求或意愿。
屈从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屈”意味着弯曲或低头,“从”意味着跟随或服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描述在压力下放弃个人意愿的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屈从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因为它涉及到个人原则的牺牲。然而,在某些社会或组织中,屈从可能是维持秩序和和谐的必要条件。
屈从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压抑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个人自由的丧失和对权威的恐惧。
在个人生活中,屈从可能发生在各种情境中,如在工作场合对上级的命令屈从,或在家庭中对长辈的意愿屈从。
在诗歌中,屈从可以被描绘为一种内心的挣扎:
在风中低头,不是因为软弱, 而是为了更坚韧地生长。
屈从可能让人联想到低头的人像,或是沉重的音乐,传达出一种压抑和无奈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ubmit”或“yield”,德语中的“unterwerfen”,都有类似屈从的含义,但每个词汇的使用情境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屈从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它涉及到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约束之间的张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屈从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