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55
词汇“斯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言或古风的词汇,因此在分析时需要结合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
“斯役”字面意思指的是这个或这种劳役、工作或任务。其中,“斯”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役”则是指劳役、工作或任务。
在古代文学或文言文中,“斯役”可能出现在描述官员职责、士兵任务或百姓劳作的语境中。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非常正式或古风的文本中。
“斯役”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斯”是古代指示代词,而“役”则一直指代劳役或任务。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是“这个任务”、“这项工作”等表达方式。
在古代社会,“斯役”可能涉及到徭役制度,即百姓被征召从事国家或地方的劳役。这种制度在历史上曾引起不少社会问题和民众不满。
对于现代人来说,“斯役”可能会带来一种沉重、古老的感觉,联想到古代人民的艰辛生活和繁重的劳作。
由于“斯役”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劳作的诗时,可以使用“斯役”来增加古风和历史感: “斯役连绵日复日,汗滴禾下土。”
联想到古代劳作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画面,或是古代士兵行军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斯役”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来实现,如英语中的“this task”或“this labor”。
“斯役”是一个带有浓厚历史和文化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