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9:26
词汇“探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探信”可以理解为“探查信息”或“获取消息”的意思。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基本定义展开。
“探信”字面意思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探查、获取信息或消息。
在文学作品中,“探信”可能用来描述侦探、**或角色为了获取某种信息而进行的秘密活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打听消息”、“获取信息”等表达。在专业领域,如情报学或侦察学,这个词汇可能会有更专业的含义。
由于“探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资料较少。它可能是由“探”和“信”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探查信息的意思。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探信可能与**活动、秘密调查等相关,这些活动往往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风险。
提到“探信”,可能会联想到秘密、冒险、侦探等概念,带来一种神秘和紧张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探信”这个词汇,但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信息,比如通过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
在创作中,可以将“探信”融入到一个侦探故事中,描述主角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探查线索,最终揭露真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侦探在昏暗的房间里,手持放大镜,仔细检查着一张纸条上的信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悬疑或紧张的音乐,增强探信活动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表达,如英语中的“gather information”或“spy on”,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探信”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代表了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