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6:04
“来劫”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前来抢劫”或“即将发生的抢劫行为”。它由两个字组成:“来”表示接近或到达的动作,“劫”则指的是抢劫或掠夺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来劫”可能被用来描述紧张或危险的情境,增加故事的悬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警告或描述即将发生的危险**。在法律或犯罪学领域,“来劫”可能特指预谋或实施的抢劫行为。
“来劫”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其中“来”字古已有之,表示移动或到达的动作;“劫”字则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强盗行为,后来扩展到任何形式的暴力掠夺。
在**传统文化中,“劫”常常与灾难、不幸联系在一起,如“劫难”、“劫数”。因此,“来劫”在文化上往往带有负面和危险的含义。
提到“来劫”,人们可能会感到紧张、恐惧或警惕,因为它预示着潜在的危险和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听说某个地区频繁发生抢劫**,人们可能会用“来劫”来形容这种情况,以此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在创作中,可以将“来劫”融入到一个紧张的故事情节中,如描述一个小镇在夜晚如何准备应对可能的抢劫团伙。
视觉上,“来劫”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街道、紧张的面孔和紧握的武器。听觉上,可能是警笛声、紧张的呼吸声或悄悄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ming to rob”或“on a robbery mission”,但这些表达不如“来劫”在中文中那样简洁且富有画面感。
“来劫”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强有力的表达,能够迅速传达出紧张和危险的氛围。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沟通的效果和深度。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