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8:13
词汇“畏爱”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畏”和“爱”。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畏爱”字面意思是指既敬畏又爱慕的情感状态。它描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其中包含了尊敬、畏惧和喜爱等多种情感的混合。
“畏爱”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对权威和崇高事物的复杂情感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畏爱”常常与对长辈、师长或权威人物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种情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尊敬和敬畏的重视。
“畏爱”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它既有尊敬和敬畏的严肃感,又有爱慕和亲近的温暖感。这种情感的混合让人感到既庄重又亲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对一位严师的“畏爱”情感。他严厉的教学风格让我敬畏,但他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又让我感到爱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畏爱”:
在知识的殿堂,我畏爱你的智慧,
在人生的旅途,我追随你的足迹。
“畏爱”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学生在严肃的教室里,既敬畏又爱慕地看着他的老师。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音乐或严肃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reverence and affection”来表达,但“畏爱”这个词汇更精确地捕捉了敬畏和爱慕的混合情感。
“畏爱”这个词汇在表达复杂情感时非常有用,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既尊敬又爱慕的情感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的语言更加细腻和准确。
1.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引证】
《广雅·释诂二》-畏,惧也。 、 《广雅·释诂四》-畏,恐也。 、 《列子·黄帝》-不畏不怒。 、 《书·皋陶谟》-天明畏。 、 《孟子·梁惠王下》-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战国策·齐策》-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资治通鉴·唐纪》-然畏愬。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明·刘基《卖柑者言》-巍巍乎可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畏其唇吻。
【组词】
畏威、 畏威怀德、 畏之如虎、 畏天知命、 畏死贪生、 畏戒、 畏附
2.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