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7:42
畏法:字面意思是指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基本含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法律的尊重和服从,通常表现为对违法行为的恐惧和避免。
“畏法”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畏”表示敬畏,“法”表示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对法律尊重和遵守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畏法”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个人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民的责任感。
“畏法”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秩序、正义和责任感。它提醒人们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畏法”在新闻报道中被提及,特别是在讨论法律执行和社会秩序时。这个词帮助我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畏法”:
法律如山,巍峨不可攀,
人心畏法,秩序自然安。
在英语中,“畏法”可以对应为“respect for the law”或“fear of the la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通过对“畏法”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个人对法律的责任。这个词不仅在法律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们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1.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引证】
《广雅·释诂二》-畏,惧也。 、 《广雅·释诂四》-畏,恐也。 、 《列子·黄帝》-不畏不怒。 、 《书·皋陶谟》-天明畏。 、 《孟子·梁惠王下》-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战国策·齐策》-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资治通鉴·唐纪》-然畏愬。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明·刘基《卖柑者言》-巍巍乎可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畏其唇吻。
【组词】
畏威、 畏威怀德、 畏之如虎、 畏天知命、 畏死贪生、 畏戒、 畏附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