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5:37
词汇“干典”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由“干”和“典”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
假设“干典”是一个由“干”(表示直接、实际)和“典”(表示经典、规范)组合而成的词汇,其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直接涉及或处理经典、规范的事务。
由于“干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直接且有效地处理传统或经典问题。在口语中,如果人们使用这个词汇,可能是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或小众社群中。
由于“干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它是一个新造词,可能是为了描述一种直接且规范的处理方式。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干典”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遵循传统规范且直接解决问题的人或行为。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高效和规范的行为。
由于“干典”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干典”来形容一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
言简意赅,干典之风,
字字珠玑,句句精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学者在书房中专注地研究经典文献,这种场景可能与“干典”的含义相符。
由于“干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尽管“干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通过假设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可能代表一种直接且规范的处理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