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25
“干儿”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主要取决于上下文。字面意思通常指的是干燥的物体或状态,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有更具体的含义,比如指代某种关系或身份。
“干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对物体或环境干燥状态的描述。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行为或性格特征。
在中国文化中,“干儿”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工作态度或生活状态,如“干儿净利落”形容人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干儿”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常常与高效、简洁和清爽联系在一起。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沙漠、干燥的气候或是干净整洁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干儿”来形容那些做事效率高、不拖沓的人或事物,如“他的工作总是干儿巴脆,让人佩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干儿”: “沙漠的风,干儿而烈, 吹散了旅人的梦, 留下了无尽的思索。”
视觉上,“干儿”可能让人联想到沙漠的景象,金黄色的沙丘和无边的蓝天。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风吹过干燥土地的声音,或是干燥物体摩擦的声音。
在英语中,“干儿”可以对应“dry”或“crisp”,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与中文中的“干儿”有所不同。
“干儿”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既可以描述物理状态,也可以形容人的行为或性格。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不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