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19
感伤: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感受到悲伤或忧郁的情绪。它通常指的是一种对过去、失去或未实现的愿望的深切哀悼或怀旧。感伤往往涉及一种温柔的、有时是苦乐参半的情感体验。
“感伤”一词源自汉语,由“感”和“伤”两个字组成,直译为“感受到的伤害”。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就已经被用来描述深切的情感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种情感表达中。
在东亚文化中,感伤常常与美学和文学紧密相关,特别是在日本文化中,感伤(物の哀れ)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概念。在**文学中,感伤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感伤往往让我联想到秋天的落叶、老照片和淡淡的忧伤音乐。这种情感可以激发深层次的思考和创造力,同时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
我曾在祖母的老房子里发现了一本旧日记,读着那些充满感伤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年轻时的情感波动,这种体验让我对家族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感伤”:
秋风轻拂过老橡树, 叶落如泪,感伤满怀。 时光的河流,无声流淌, 带走了青春,留下了回忆。
在英语中,“melancholy”或“nostalgia”可以与“感伤”相对应,但“melancholy”更偏向于忧郁,而“nostalgia”则更侧重于怀旧。
通过对“感伤”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情感表达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也让我在创作和表达时有了更多的情感深度和细腻度。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