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1:23
感光: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对光敏感”,通常指的是物质或设备能够对光的照射产生反应的特性。在摄影领域,感光材料如胶片或数码传感器能够捕捉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
“感光”一词源于对光学和摄影技术的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感光材料从早期的银盐胶片发展到现代的CMOS和CCD传感器,词汇的内涵也随之丰富。
在摄影文化中,“感光”是摄影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影响着照片的最终效果。在社会层面,随着智能手机摄影的普及,感光技术也变得更加亲民和重要。
“感光”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捕捉瞬间的艺术和技术,它代表着记录和回忆的能力,带有一种诗意和怀旧的情感。
在旅行中,我使用过一款感光性能极佳的相机,它帮助我捕捉了许多难忘的风景和瞬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感光”:
月光洒落,感光的心灵 捕捉夜的每一丝温柔 记忆的胶片,无声地转动 在心中,留下永恒的影踪
在英语中,“感光”可以翻译为“photosensitive”或“light-sensitive”,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是摄影和光学领域的基础。
“感光”是一个在摄影和光学领域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也与艺术和文化紧密相关。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深入理解摄影技术和提升个人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