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7:24
“感今惟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现在的感受中回忆过去。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当前的体验或情感来触发对过去的回忆或思考。这个成语强调了时间流逝和人们对过去与现在之间联系的感悟。
在文学作品中,“感今惟昔”常用于表达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者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的不同来抒发情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个特定**或时期的回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探讨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同义词中,“怀旧”更侧重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忆往昔”则更强调对过去**的回忆。反义词中,“展望未来”和“前瞻”都强调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
“感今惟昔”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时间流逝和回忆的深刻理解。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并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文化传统。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以及通过回忆来理解现在和规划未来的思维方式。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馨和怀旧的。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美好的、值得回忆的时光,同时也可能引发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遇到某些特定的场景或物品,比如老照片、旧物件,我常常会感今惟昔,回忆起那些与它们相关的美好记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感今惟昔,
旧时光影,如梦如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老街巷的画面,人们漫步其中,感受着历史的气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怀旧的老歌,让人在旋律中回忆过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stalgia”或“reminiscence”,它们都表达了通过当前的感受来回忆过去的意思,但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感今惟昔”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它帮助我们理解时间的流逝,珍惜过去,同时也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瞻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3.
【惟】
(形声。从心,隹(zhuī)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惟,凡思也。 、 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 、 《汉书·张良传》-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
【组词】
惟思、 惟度、 惟念
4.
【昔】
(象形。象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本义:干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昔,干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