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1:23
政清狱简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政治清明,司法程序简便。它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应该是公正、透明的,同时司法程序应该高效、不繁琐。
在文学作品中,政清狱简 可能用来描绘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如古代的乌托邦或现代的理想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现实中的政治腐败或司法繁琐。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司法改革或政治体制的优化。
政清狱简 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的法治思想,强调政治的清明和司法的简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用来描述理想化的政治和司法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政清狱简** 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法治”相呼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被用来批判现实中的政治腐败和司法不公。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公正、高效的社会。它激发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政治改革或司法改革时使用这个词汇,表达对更好社会秩序的期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政清狱简,风和日丽, 人民心安,国泰民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和谐的社会景象,人们面带微笑,秩序井然。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快、和谐的旋律,传达出社会和谐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英文中的 "good governance" 和 "efficient judiciary",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政治和司法的清明与高效。
政清狱简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的描述,也是对现实政治和司法问题的批判。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讨论社会政治和司法问题。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3.
【狱】
讼案。
【引证】
《国语·周语》-夫君臣无狱。 、 《易·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组词】
狱辞、 狱文、 狱主
刑狱。
【引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组词】
文字狱;动辄兴狱;狱牒、 狱牍、 狱事、 狱法
4.
【简】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引证】
《诗·小雅·出车》-畏此简书。 、 《礼记·王制》。注:“策书也。”-执简记。 、 《考工记·弓人》-小简而长。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
【组词】
简素、 简书、 简札、 简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