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7:52
政治避难是指个人因政治原因在其原籍国面临迫害或不公正对待,而寻求在另一个国家获得庇护的行为。这种庇护通常是基于国际法和人权原则,允许个人在其他国家寻求安全和保护。
在不同语境下,“政治避难”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政治避难”一词源于对政治迫害的认知和国际人权法的形成。随着全球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也在不断演变。
在某些文化和社会中,政治避难可能被视为一种勇敢的行为,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被视为对原籍国的不忠。
这个词可能引起同情、恐惧或希望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逃离战争、迫害或不公正的画面。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或听说有关政治避难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影响他们对国际关系和人权的看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庇护下,他寻求政治避难,希望的灯塔在远方闪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家庭在边境等待庇护的情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悲伤或希望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political asylum”或法语的“asile politiqu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政治避难”是一个涉及人权、国际法和道德的重要词汇。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政治和人权问题,并在个人和集体层面促进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3.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4.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