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2:16
“政法”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政治和法律的结合,通常用来描述与国家治理、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以及政府运作相关的领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涵盖了国家权力机关、立法、司法、行政以及法律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活动。
在专业领域,如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政法”一词经常被用来指代与法律和政治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口语和文学中,它可能被用来泛指与法律和政府相关的事务,或者在讨论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时作为一个概括性的词汇。
同义词“法政”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互换使用,但“政法”更强调政治与法律的结合,而“法政”可能更侧重于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反义词“非法”和“无政府状态”则分别指违反法律的行为和缺乏有效政府管理的情况。
“政法”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常见,它更多地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和政治体制的完善而逐渐被广泛使用。
在中国,“政法”一词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紧密相关,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法律体系建设、司法公正、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对于许多人来说,“政法”可能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它让人联想到法律的庄严、正义的追求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新闻报道、法律咨询、政府公告等场合遇到“政法”这个词,它帮助我们理解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法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政法”融入对社会正义和法治精神的赞美:
在法的光辉下,政的智慧编织秩序的网, 政法共舞,守护每一颗心的安宁。
想象一幅画面:庄严的法庭内,法官的锤声回响,象征着法律的权威和正义的实现。这样的场景可以与“政法”一词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olitics and law”或“legal and political”,但这些表达不如“政法”那样简洁且具有中国特色。
“政法”这个词汇在我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