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4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44:35
词汇“东郭之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东郭之畴”字面意思是指东郭这个地方的田地。其中,“东郭”可能是一个古代的地名,而“畴”指的是田地、田野。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东郭之畴”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具体的地点,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田园生活、宁静的乡村景象。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文学或历史的特定语境中。
“东郭之畴”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地理名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中国,田园诗和田园生活是文学和艺术的重要主题,因此“东郭之畴”这样的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风光、悠闲的田园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将“东郭之畴”作为一个背景设定,用来描绘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美好场景。
想象一幅画面:在东郭之畴,金黄的稻田随风摇曳,远处传来农人的歌声和牛羊的叫声,这样的场景可能带来宁静和放松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由于“东郭之畴”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东郭之畴”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保持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尊重和追求。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郭】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引证】
《说文》-郭,外城也。 、 《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 、 《乐府诗集·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闭,因逾郭而入。
【组词】
郭围、 郭术、 郭郛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畴】
(形声。从田,寿声。本义:已耕作的田地)。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畴,耕地也。 、 《说文》-畴,耕治之田也。象耕屈之形。 、 《左传·襄公三十年》-取我田畴而伍之。 、 《国语·周语 》-田畴荒芜。 、 《汉书·萧望之传》-修农圃之畴。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组词】
田畴、 畴陇
1. 【东郭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