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36
词汇“[丕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献。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丕绩”字面意思是指伟大的功绩或成就。其中,“丕”意为大、伟大,“绩”意为功绩、成绩。
由于“丕绩”是一个古雅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历史记载或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用以描述某人的伟大成就或贡献。
“丕绩”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丕”和“绩”有关,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都有使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丕绩”这个组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
在古代,“丕绩”可能用于表彰那些为国家或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具有一定的荣誉和表彰意义。
“丕绩”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庄重、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不朽功绩。
由于“丕绩”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撰写历史论文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增强语言的庄重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丕绩”来描述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如:“千古风流人物,谁人丕绩堪比?”
由于“丕绩”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观看历史纪录片来增强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丕绩”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伟大的成就,如英语中的“great achievement”或“magnificent accomplishment”。
“丕绩”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了解和学习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适当地使用这样的古雅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味和表现力。
1.
【丕】
(形声。从一,不声。本义: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丕,大也。 、 《汉书·匡衡传》-未丕扬先帝之盛功。 、 《后汉书·耿秉传》-太医令吉丕。 、 《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 、 《书·大诰》-弼我丕丕基。
【组词】
丕变、 丕训、 丕烈、 丕业、 丕绩、 丕显、 丕丕基
2.
【绩】
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引证】
《说文》-绩,缉也。从糸,责声。 、 《诗·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 、 《诗·豳风·七月》。传:“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八月载绩。 、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退朝,朝母。其母方绩。
【组词】
绩绪、 绩女、 绩火、 绩纺
成就;功业。
【引证】
《尔雅》-绩,功也,又,业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 、 《声类》-勣,功也。 、 《书·尧典》-庶绩咸熙。 、 《左传·昭公元年》。按,迹也。-远绩禹功。 、 《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绩。 、 《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绩乎。 、 《国语·鲁语》-男女效绩。 、 《诗·大雅·文王有声》-维禹之绩。
【组词】
绩用、 绩迒、 绩阀、 绩谋